南宋高宗赵构章草书洛神赋卷 电子书下载 PDF下载

南宋高宗赵构章草书洛神赋卷
内容简介

《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》卷末有“德寿殿”款,并钤“德寿殿御书宝”,可知是赵构退位以后,隐居德寿宫时所书。退处德寿宫后的赵构“北宫燕闲,以书法为事”,对王羲之书札、智永《真草千字文》等晋唐法帖的研习极为用心,书风表现为行草书在二王体系下的个人化,大字、行草书始得自成一家。此卷笔意、字势均源自智永禅师,是其个人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。

《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》是辽宁省博物馆藏珍贵的宋代帝王书法作品,书心绢本,纵 27.3 厘米、横 277.8 厘米,草书《洛神赋》全文,卷末署“德寿殿”款,钤“德寿殿御书宝”朱文方印。宋高宗赵构( 1107—1187 ),字德基,徽宗第九子,宣和三年( 1121 )封康王,靖康二年( 1127 )即皇帝位,建都临安,绍兴三十二年( 1162)让位于孝宗赵昚。在位三十五年,政治昏庸,却留心书画,对于书法用功甚勤。自云:“余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,未始一日舍笔墨,故晚年得趣,横斜平直,随意所适。”书法初学黄庭坚,后学米元章,进而于唐虞世南、褚遂良、李邕以至魏晋诸家无不临摹。著有《翰墨志》传世。
赵构是南宋前期乃至整个南宋时期最为重要的书法家之一。在南宋的一百五十余年中,他是堪称传统技法全面的实力派代表人物,有着开启南宋书坛风气之功,他把书法艺术纳入“文物之治”的赵宋政权的国策高度,极力倡导钟、王法书,并身体力行,在书法创作、理论两方面对南宋一代以及后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。
《洛神赋》是曹植的名篇,历代以此为题材的书画有不少佳作,仅就书法而言,就有王献之楷书《洛神赋十三行》、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、祝允明草书洛神赋卷等。赵构此卷通篇格调古朴,运笔沉稳圆厚,草法谨严又富于韵致。字间不互相连接各自成形,但笔意贯通,仍有浑然一气之感。在书写时省略了原文一些六字句后的“兮”字,这样的省略在书法作品中很少见,或与赵构参照的《洛神赋》文本有关。《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》卷未有“德寿殿”款,并钤“德寿殿御书宝”,可知是赵构退位以后,隐居德寿宫时所书。退处德寿宫后的赵构“北宫燕闲,以书法为事”,对王羲之书札、智永《真草千字文》等晋唐法帖的研习极为用心,书风表现为行草书在二王体系下的个人化,大字、行草书始得自成一家。此卷笔意、字势均源自智永禅师,是其个人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。
《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》元代曾经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,明代进入内府收藏,经詹景凤《东图玄览编》、张丑《清河书画舫》、汪珂玉《珊瑚网》著录,清初为梁清标收藏,后进入清内府,经顾复《平生壮观》、卞永誉《式古堂书画汇考》及《石渠宝笈初编》等著录。1924 年溥仪离开清宫前,以赏溥杰为名,连同其他一些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满皇宫,抗日战争胜利后被人民解放军缴获,交东北人民银行转交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,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。


《南宋高宗赵构草书洛神赋卷》是辽宁省博物馆藏珍贵的宋代帝王书法作品,书心绢本,纵 27.3 厘米、横 277.8 厘米,草书《洛神赋》全文,卷末署“德寿殿”款,钤“德寿殿御书宝”朱文方印。

Copyright © 2024 by topbester.com.
All Rights Reserved.
沪ICP备14027842号-1